四年楓葉路
2015-05-20 13:25:47
和“楓葉”的緣源于一次偶遇。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個“五一”假期,我乘火車回老家,坐在對面的一個年輕男孩兒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穿著白襯衫,戴著眼鏡,發型整齊,給人干凈、得體的感覺,最讓我好奇的,是看到他在讀一本英文原版書,這樣的情景在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下并不多見。趁他放下書,我便借機和他攀談起來。
原以為他是大學生,聊了幾句才知道,他在大連楓葉學校讀書,已經高三,馬上就要畢業,已經拿到了幾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他還在等自己心儀學校的錄取。他告訴我,學校里很多學科是英文授課,老師會定期指定閱讀書目;高中階段每天下午三點多就結束課程,學生可以參加各種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他和同學組織了一個乒乓球社團,為吸引學生來社團參加活動,他和同學費盡腦汁,想盡辦法;他說,爸爸媽媽生意忙,沒時間管他,原以為他考不上什么好學校,沒想到他能被這些大學錄取……通過交談,明顯覺得他比同齡的高中生要成熟、自立得多,話語中帶著自由思考和實踐驗證的痕跡。由此,我知道了“楓葉”,知道了在離家不遠的大連,還有這樣一所不為我所知但卻符合我的理想和憧憬的學校,從此,我開始了對“楓葉”學校長達數年的關注。
團體生活讓孩子們學會了包容、換位思考和相互幫助
2010年7月,女兒初二結束,就要上初三,利用暑假時間我們想對高中學校進行一次考察,計劃考察三個學校,楓葉是第一站。帶我們參觀楓葉教室的是一個高二的女生,她假期做志愿者,為前來參觀的家長和學生介紹學校。在介紹過程中,她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說她想讀約克大學的商科專業,她說同學們大都有自己的理想學校和目標專業。我們本來是提前考察,想中考結束后再考慮是否入學,學校老師建議說,如果想好了走這條路,初三來校的話可以省去大量的中考復習時間,用來強化英語,為高一全英授課做準備。于是,女兒參加了入學考試??疾鞐魅~后,我們覺得沒必要再考察另外兩個學校了,就踏上了歸程?;丶液?,我在初三去還是高一去之間猶豫不決,經過女兒兩次眼淚的浸泡,我妥協了,8月末,女兒到楓葉入學了。
Mr. L的授課激發了女兒對生物的濃厚興趣,最終選擇了與生物相關的專業
初三那年,是女兒最開心的日子,因為第一次離家,沒有了父母的嘮叨,也沒有中考的壓力,男女生同校,還有一位充滿愛心的班主任老師,經過和同學相處的短暫磨合,女兒很快就和老師、同學打成了一片,過得無憂無慮,甚是開心。每次打電話過去,聽到她肆無忌憚、無所顧忌地發出被同學稱為“極不淑女”的“哈哈”大笑聲時,我便放下心來,為女兒的快樂而欣慰。
高一那年,壓力來了。女兒由于英語基礎較好,一下子有四門課是全英授課;上課方式變了,學生們每人背個書包,按照自己的課表,各找各的老師,上一節課換一個教室;相處了一年感情深厚的小伙伴也分開了,宿舍也調整了……女兒開始感覺不適應,考試成績有幾次也不太理想,電話里開始帶哭腔了。這時,除了安慰和講一些大道理之外,我沒有更好的辦法,我開始意識到:原以為把孩子送到楓葉就高枕無憂、不用再過多關注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同時,更感覺到自己知識的貧瘠,無法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孩子認可的、及時的解決方案。學問的增長不是一時的,但我增加了周末去學校的次數,由每月一次改為每半月一次。高一正是孩子的青春逆反期,剛開始與女兒的溝通交流存在問題,有時會弄得兩個人都不開心,但看到她、接觸她、與她交談的次數多了,直接觀察到她的思想、情緒和狀態了,才慢慢了解了問題所在,也開始逐漸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調整和女兒的溝通方式,直到和女兒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順暢、感情越來越親密了,我的心才一點點放下、踏實起來。
在這里度過了四年的快樂時光
高二那年,女兒沒有分到“周恩來班”,這反而激發了她不服輸的勁頭兒。她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作業,積極發言,不懂就問,積極參加英語大使、文藝部等各種活動……因為觀看了UBC(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宣傳片,她為自己確立了大學目標,并用每天的勤奮和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在實現夢想和目標的路上。
高三的成績對于申請大學至關重要,女兒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各科課程上,更加努力、勤奮。天道酬勤,2014年5月,除麥克馬斯特大學外,女兒申請的學校全部得到了錄取。在喜悅、興奮、為女兒感到驕傲和欣慰的同時,又覺得這是女兒付出努力后的必然結果。
麥吉爾大學大一新生周活動
經過綜合考慮、比較,女兒最終決定去麥吉爾大學讀書。大學和高中相比在課程難度和深度上應該有很大跨越,我有點擔心在大一這個過渡過程中女兒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沒想到,女兒卻適應得很好、很快。當看到她勤奮讀書到夜里一兩點鐘,看到她在微信里曬自己做的美食時,我的一個朋友在女兒的朋友圈里留言道:“和你相比,國內的很多孩子都在混泥巴!”
女兒楓葉求學的四年中,我有過糾結,有過懷疑,曾很多次質疑自己:我們的選擇到底對不對?但看到女兒在完成老師布置的四格漫畫作業時,看到她一遍遍觀看《教父》分析人物性格時,看到她看完喬治·奧威爾的《1984》頭頭是道地說起她理解的烏托邦時,看到她和同學合作完成復雜的呼吸系統圖時,看到她戴著手套、拿著剪刀給豬心做解剖的照片時,看到她假期打工受了委屈回來流淚但第二天仍起早上班時,看到她做公益活動充滿耐心地和患自閉癥的小妹妹一起寫字、剪紙時,看到學校的老師同學盛妝打扮一起趣味盎然地過萬圣節時,看到大學展上做志愿者的女兒自信認真地為前來咨詢的家長和學生介紹女皇大學時,看到畢業典禮上一張張充滿陽光和自信的臉寫滿青春飛揚、相信自己的未來有無限可能時……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動,并強烈地意識到:選擇楓葉,是我們做出的一個最明智、最正確的決定,我們是多么的幸運!
曾經問過女兒,讀楓葉和公立學校有什么主要的區別,她說,在楓葉,尤其是文科課程,老師不會說什么答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只是問你的觀點是什么,你為什么持這種觀點。西方教育的主要精髓是獨立思考、科學驗證、質疑和批判性思維,楓葉高中三年的教育,讓女兒向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邁出了雖然稚嫩但及其可貴的一步。
感謝楓葉學校,感謝任書良董事長、王金英校長,感謝王勝蘭老師、李波老師、陳聰老師,感謝女兒喜歡、熱愛的Mr. C,Mrs. A,Mr. Alexander,Mr. Mrak,Ms. Croxall,Mr. L,Mrs. Wei,Mrs. Song等外教老師,感謝你們的尊重、陪伴、教育、關愛,讓女兒度過了四年美好、快樂、充實的時光!
祝賀楓葉建校20年,相信楓葉符合人性規律、科學的辦學理念和機制,必將為楓葉帶來長久的、蓬勃的生命力,祝生日快樂!
2014年畢業生宋英碩媽媽
Sally's mother
2015年5月18日